本書是我兩次講授《唯識三十論》的綜合整理,也是多年修學本論的一點心得。?
《三十論》是唯識學的核心論著,亦為修學唯識的必讀典籍。多年前,我曾在福建佛學院、閩南佛學院開講本論。其后,分別于2002年和2003年為戒幢佛學研究所兩屆學員講授本論。雖間隔時間不長,講授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1565
編號:Fodu2259
唯識學理論精深,體系嚴密,以致許多人對之望而生畏。學習《唯識三十論》的主要目的,是為了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對唯識宗有概括性的認識。以往,我們對唯識的學習多側重于“唯識見”,即唯識理論的成立。這就容易使唯識學習導入哲學式的思辨,與修行嚴重脫離。我認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1258
編號:Fodu2258
一、作 者?
《唯識三十論》的作者為世親菩薩,又譯天親,音譯伐蘇畔度,在佛教史上地位極高。世親菩薩早年于有部出家。在當時的印度,大乘佛教并沒有獨立的僧團。所以,龍樹、提婆等大德雖弘揚大乘佛法,卻都在部派佛教的僧團出家。有部是部派佛教的重要宗派,在著述方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531
編號:Fodu2257
正論第一部分為標宗,闡述本論宗旨,即“破我法執,顯唯識理”。關于這部分內容,《唯識三十論》曰:
由假說我法,有種種相轉,彼依識所變,此能變唯三。謂異熟思量,及了別境識。
我與法?
世間一切境界不外乎我與法,有情的執著亦以此為核心。眾生因沉迷我法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723
編號:Fodu2256
第二節 初能變——阿賴耶識
初能變是指第八識,本論以八段十門對其進行闡述,分別是三相門、所緣行相門、心所相應門、五受相應門、三性門、心所例同門、因果譬喻門、伏斷位次門。
三相門為阿賴耶識的自相、果相、因相,《唯識三十論》曰:??
初阿賴耶識,異熟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1613
編號:Fodu2255
第三節 第二能變——末那識
第二能變為思量能變,這是末那識的特征,即恒審思量。末那識為八識中的第七識,和第八識一樣,同屬潛意識的范疇,非意識所能了知。?
世間哲學只講到前六識,在部派佛教中雖已出現關于第八識的思想,但并未明確說明。既然唯識宗率先提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922
編號:Fodu2254
第四節 第三能變——前六識
第三能變主要講的是前六識。前六識屬于我們能夠意識的范疇,同時也是世間哲學、宗教及早期部派佛教都曾講到的。所以在討論第三能變時,沒有教證和理證的內容,因為前六識是佛法與世間所共有的,無須進行論證。而第七識和第八識則是唯識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938
編號:Fodu2253
第五節 正辨唯識
《唯識三十論》的第二部分為“正辨唯識”,這也是唯識學的核心內容,即成立諸法唯識。?
唯識所說的“識”,在佛教中有不同名稱。早期的《阿含經》及相關論典中,心、意、識三個概念往往是通用的,如《大乘毗婆沙論》云:“心意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385
編號:Fodu2252
第六節 解答疑難
唯識之理不僅和一般宗教哲學的認識迥然不同,更和人們的所謂常識相距甚遠,這無疑會阻礙人們對唯識思想的接受。論主為了消除外人疑惑,特于本論設立解答疑難的部分,從另一個角度來成立唯識。?
一、心識生起難
由一切種識,如是如是變,以展轉力故,彼彼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635
編號:Fodu2251
第七節 唯識中道觀
三性、三無性所解決的是關于空和有的認識,在唯識學各個時期的論典中,都是作為重點來介紹。如《瑜伽師地論》“攝抉擇分”,《解深密經》“一切法相品”和“無自性相品”,《辨中邊論》“辨相品”和“辨真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468
編號:Fodu2250
第八節 唯識性
《唯識三十論》中,關于唯識性的思想介紹得非常簡單,如需詳細了解,可以參照《解深密經》的相關內容。小乘經典依三法印立教,而大乘經典則以一實相印為宗。一實相印也就是唯識宗所講的唯識性,又名圓成實性,或勝義諦,或真如。
本論關于唯識相的內容,是以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309
編號:Fodu2249
第九節 修證位次
唯識位包括行和果兩部分,兩者不能截然分開。因為在唯識位中,每經歷一個過程,都代表著他修行上成就的果位!段ㄗR三十論》中,以五位來說明:即資糧位、加行位、見道位、通達位、修習位和究竟位。?
大乘佛教的修行位次還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...
日期:2008-10-18
點擊:588
編號:Fodu2248
序?
《真理與謬論》一書是我為閩南佛學院學生講授《辨中邊論》的講記,也算是我多年從事唯識教學的一個副產品。
自1984年從中國佛學院畢業以來,我一直在福建佛學院、閩南佛學院開設唯識課程,先后講過《解深密經》、《攝大乘論》、《唯識二十論》、《唯識三十論》、《百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87
編號:Fodu2247
辨 相 品 第 一
“相”即體相。在佛法里,除了“相”的概念,還有“性”的概念,兩個概念大家要分辨清楚。通常來說,“相”指現象,“性”指體性、本質,兩者是不同的。如《大乘起信論》中講體、相、用三大,體指體性,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368
編號:Fodu2246
辨 障 品 第 二
“障”是障礙,能使般若智慧不能生起,勝義、涅盤不能證得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,從內在身心到外在環境,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。比如愚癡、邪知邪見、煩惱,這是比較突出的障礙。還有因過去生沒有培植殊勝因緣所感得的果報,表現在生活中,如有的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76
編號:Fodu2245
辨真實品第三?
《辨中邊論》的第三品名為《辨真實品》!罢鎸崱痹诜鸾讨幸步小皩嵪唷,這一品是告訴我們如何認識宇宙人生的實相。佛法講真實的時候,有相對的真實和絕對的真實!惰べ煹卣摗酚幸黄方凶觥墩鎸嵙x品》,其中講到四種真實,顯示了真實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92
編號:Fodu2244
辨修對治品第四?
《辨真實品》已經講完,現在討論的是《辨修對治品》,進入實踐的階段。如果把《辨中邊論》按境行果的次序來劃分,那么前面所講的《辨相品》、《辨障品》、《辨真實品》的內容屬于境,《辨修對治品》、《辨修分位品》屬于行,《辨得果品》屬于果。所以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54
編號:Fodu2243
辨修分位品第五?
前面的《相品》、《障品》、《真實品》,告訴我們如何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,《修對治品》指出了修行的方法,本品《修分位品》則是介紹修行的整個過程。?
關于佛法修行的過程,各宗派都講到了。如《俱舍論·圣賢品》將修行過程概括為七賢四圣。唯識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33
編號:Fodu2242
辨得果品第六?
《辨得果品》從內容上說和《辨修分位品》大體相同!斗治黄贰分攸c講的是過程,而《得果品》的重點講的是結果。其實,從這兩品的內容上看,都講到了過程,也講到了結果!侗娣治黄贰芳戎v到過程也講到結果,同樣,本品也講到過程和結果。?
講到修學結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06
編號:Fodu2241
辨無上乘品第七?
《辨中邊論》共七品,前六品主要從境、行、果三方面介紹修學佛法的整個內容。本品名為《辨無上乘品》,“無上乘”意為無上大乘,主要說明大乘的殊勝。也就是說,大乘在佛法中是最殊勝、最究竟的。在唯識另一部重要論典《攝大乘論》中,具體談到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12
編號:Fodu2240
88年底來到閩南佛學院,一直從事唯識教學,其中著力最多的要算是《解深密經》了。為了講好這門課,我認真研讀了《解深密經圓測疏》,在一年多的時間,我幾乎都沉浸在《解深密經》的研究、教學、思考中。
《解深密經》是我為閩院第三屆學生開設的課程,到了第四屆雖然我也開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322
編號:Fodu2239
導 論
一、什么是唯識
我們所學的《解深密經》屬于唯識宗的經典,它是唯識宗的主要依據經典之一。唯識宗的整個理論體系,就是建立萬法唯識。依唯識宗來說,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唯識所現,都不離識。學習唯識課,先要知道什么是唯識,這是首要問題。
唯識的概念為唯識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1057
編號:Fodu2238
序品第一
一部經典也就是一部著作,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,它必然有它自身的一種體裁。但佛教經典眾多,因而不同的經典自然體裁各異。有詩歌式的如:《法句經》、《佛所行贊》等;有小說、戲劇式的如:《維摩詰經》、《法華經》等;有散文式的如:《摩訶般若波羅密經》、《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74
編號:Fodu2237
甲一、總顯己聞
如是我聞
“如是”,如此,指這部經。“我聞”是集結人的自稱,合起來說就是這部《解深密經》是我親自從佛那里聽來的,說明這部經的可信性。
“如是”,又表信義。學習這部經典,首先要對它生起信心。如《大智度論》說:&ld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99
編號:Fodu2236
甲二、說經時節
一時
“一時”,指佛陀正在說法的時候,也就是本經法會的時間。佛經中每次法會的時間都統稱為一時或爾時。一時與爾時的意思大致是一樣的,都是指佛陀講經的那個時候。這種說法是最確切的。為什么佛經不象現代人寫書那樣用具體的時間呢?主要有...
日期:2008-10-17
點擊:209
編號:Fodu2235
投稿或站務聯系 【點此發送電子郵件】
站長依止、師承海濤師父。感恩十方大德發心護持得以相續。
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。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。南無守衣入定大迦葉尊者。